近日,以“红筑阅章——打开建筑里的百年党史”为主线的“爱阅读·红筑阅章”系列活动在建筑工程学院红砖家园“一站式”学生社区陆续开展。活动通过阅读红色建筑书籍、研讨党史地标、分享精神谱系,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青年大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红色精神,在书香中厚植家国情怀。
书香启航:红色经典筑根基
活动当日,“一站式”学生社区红砖讲堂内人头攒动,一排排红色建筑模型有序排列,一摞摞红色书籍整齐摆放。学院相关负责人为“红筑阅章”活动致辞,他表示,希望建工师生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精神指引下,以建筑为媒,让凝固的历史生动再现,将党史学习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政育人路径。
“每一座红色建筑都是立体的党史教科书。”中共预备党员范华秋在发言中动情地说道。现场30余名师生将写有读书感悟的“红色书签”投入特制邮筒,这些书签随后将被寄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红船铸魂:精神谱系话传承
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红色金声宣讲团成员张嗣尧为师生带来《赓续红船精神,守好红色根脉》专题讲座。她以嘉兴南湖红船为例,讲述了革命先烈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内涵,号召师生以青春为桨,一同划好领航之舟、冲锋之舟、信仰之舟,弘扬首创精神,砥砺奋斗品格,传承奉献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新时代红船精神的新篇章。
在交流研讨环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陆文江同学表示:“作为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将红船精神融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中,让红色建筑的智慧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造价231班的张栩如同学以延安宝塔山为主题,讲述了其从烽火台到精神丰碑的演变历程,指出它不仅是历史建筑,更是延安精神的具象化身。建工231班的退役士兵王嘉杭同学分享了他在金华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志愿服务、守护烈士英灵的感人事迹。
文墨生辉:青春笔墨写初心
活动前夕,学院开展《建筑里的红色记忆》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学生阅读红色建筑类经典著作,结合个人经历撰写读后感。经专家评审,共有50份优秀作品入选。获奖作品文笔流畅、思想深刻,或激励个人成长,或传承红色基因,或培育家国情怀,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启智润心的教育成效。
特等奖作品《窑洞里的星火》作者赵歆然同学分享道:“测绘一大会址门洞时,1:0.618的黄金分割比让我感受到历史抉择的必然性。”
“当学生用BIM技术重建红色建筑时,他们创造的不仅是三维模型,更是精神坐标。”学院相关负责人总结道。
接下来,建工学院将持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感悟、亲手提炼、亲力奉献”的方式,打造“体验式思政课堂”。当建工学子翻开书本,他们阅读的不仅是砖石木构的营造法式,更是百年大党穿越时空的精神密码。